咨询热线
总经理: Life
电 话:0755-22250819
邮 箱:smart@cnszsl.com
海运部:刘少娜
电 话:0755-22250829
邮 箱:smart@cnszsl.com
空运部:刘小姐
电 话:0755-22250809
邮 箱:smart@cnszsl.com
时间:2024-07-08 23:57:45来源:bob最新官网下载
近期,在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努力下,全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正逐步从全面打通大动脉、基本畅通微循环,向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转变。
近日,山东省发布数据显示,全省交通网络畅通、物流运行顺畅,货运物流主要运行指标持续向好。今年1月至5月,全省高速公路货车车流量达6992.3万辆,同比增长2.1%,较2019年同期增长25.5%;完成道路货运量11.3亿吨,同比增长8.9%,较2019年同期增长18.1%;完成铁路货运量1.4亿吨,同比增长34.4%,较2019年同期增长44.1%,服务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能力显著增强。
陕西省也发布了相关数据。5月份,物流相关指标稳步恢复,高速公路日均交通流量98.83万辆、货车日均流量26.51万辆,分别较4月18日增长56.9%和5.87%;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断面货车日均交通量4254辆,较4月18日增长8.44%;邮政快递业日均揽收376.87万件、投递844.83万件,较4月18日分别增长21.34%、21.51%。
不仅是山东、陕西,随着物流保通保畅举措逐步落地,而且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均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5月份,国家铁路货运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累计发送货物3.4亿吨,同比增加2110万吨,增长6.6%,单月货物发送量再创新高。
全国港口运行稳定畅通。5月份,全国重点监测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08万标箱,同比增长4.2%,日均环比增长4.4%;完成货物吞吐量10.3亿吨,同比下降0.7%,日均环比增长3.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5月中国快递物流指数为99.3%,比4月回升6.4个百分点。其中,商务快件指数、农村快件指数、跨境快件指数分别回升5.2个百分点、14.8个百分点和6.5个百分点。
交通的恢复有力保障了各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复产复工复商复市。进入6月份,各交通运输指标持续保持恢复态势。6月14日,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731.48万辆,环比增长4.21%;民航保障货运航班838班,环比增长32%,其中国际货运航班602班,国内货运航班236班,持续保持恢复态势。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李华强表示,当前,全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正逐步从全面打通大动脉、基本畅通微循环,向巩固扩大物流保通保畅成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转变。下一步,交通运输部门将重点围绕“固基础、提质效、保民生、促衔接、强服务、减负担”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督导调度,细化工作部署,高效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保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运行提供更有力支撑。
近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警示通报,通报了近期反映的河北、安徽、西安等地物流不畅的突出问题。
警示通报印发后,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河北省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紧盯不放,对相关地市进行约谈,直至整改到位。要求全省要举一反三,切实改进方式方法,避免反弹。经过全面排查整改,对各县区连夜再部署、再检查,进一步优化查验流程等工作,目前河北省各市已基本整改到位。5月份,全省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日均75.49万辆,环比增长32.9%;全省邮政快递业投递量3.8亿件,日均1225.3万件,环比增长46.9%。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已及时完成整改工作,并举一反三,规范交通防疫检查,提高通行效率,保障物流畅通。
陕西省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指挥部发布消息,针对警示通报反映的问题,陕西省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立即责成省交通运输厅赴现场核实处理,并要求在全省开展物流保通保畅问题督导,坚决彻查整改类似问题,确保全省物流运输畅通。目前,相关问题已完成整改。
“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1个多月以来,充分发挥值班电话和综合协调专班作用,坚持7×24小时值班值守,累计解决了1900余项货运车辆通行受阻问题,及时协调保障了8400余项重点物资运输需求。”李华强介绍,24小时值班电话接到的投诉举报类事项,总体能够在当天得到协调解决;对于随意限制货车通行、随意劝返等具体问题,通常在两三个小时内能够得到解决;对涉及地方制度性政策调整的事项,一般在两三天也都得到了较好解决。
“大广高速纵跨冀中南地区,全长425公里,是支持‘三夏’生产工作的交通要道,结合往年特点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我们切实做到快速通行不收费、精准防疫不阻断。”河北高速集团大广分公司主要负责人介绍,该高速河北段沿线支志愿者服务队,确保为“三夏”生产车辆提供更好的引导服务。
随着“三夏”到来,途经高速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明显增加。河北高速集团所属各路段简化查验流程、细化服务举措、强化保畅服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户增产增收,保障夏粮“颗粒归仓”。6月份以来,各路段减免通行农业机械3323辆次,减免通行费156.15万元。
河南省交通部门将农产品及农业生产物资运输纳入重点保障范围,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保障优先通行。同时,组织道路货运企业提供针对性运输服务,提前准备技术状况好的车辆,主动与农资、粮食等部门和企业联系,提早签订运输合同,保障“三夏”生产的物资运输需要。
民以食为天,农时不能误。现在是小麦收割的关键节点,农机手从南到北辗转奔波,是麦收主力。据介绍,今年“三夏”,全国预计有1650万台各类农机具投入夏收、夏种、夏管。为了保障这些农机具有序流动,顺利开展“三夏”作业,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创新服务模式,从农机业务办理到跨区作业服务,实现全链条无缝衔接,为保障市场供应、夯实稳物价保驾护航。
“当前一些地区陆续进入‘三夏’农忙时节,我们指导各地按照不误农时的要求,将化肥、农药、种子、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纳入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范围,优先发放通行证,优先查验放行,切实保障农资运输畅通。同时,组织各地通过‘点对点’包车运输等方式,为外出农民工返乡务农提供运输服务保障。”李华强表示。(齐 慧)
进入夏季后,天气变得炎热,人们倾向于前往游泳场所或待在有空调系统的公共场所内活动。专家提示,在这些场所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避免相关疾病发生。
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团队报告了一种解码“材料基因组”的新方法。至关重要的是,SRO提供了详细的原子级蓝图,增强了人们对材料行为的计算模拟、建模和最终预测的能力。
7月1日,载誉归来的李德仁院士在武汉大学作了名为《爱我中华,科技报国》的专题报告。报告会上,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号召全校师生以李德仁院士为榜样,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开始尝试用AI查资料、润色句子,甚至用AI文。作为国内第一批尝试“用AI检测AI”的高校,华北电力大学与知网合作,开发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服务系统”,专门用于检测本校2024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使用AI生成的情况。
海草床贮存碳的效率比森林高90倍,具有水质净化和调控功能,是保护海岸的天然屏障仲夏时节,漫步在黄渤海海域近岸,可见成片盛开着花朵的海草床。要想恢复“海底草原”,亟待加强保护,如建立保护区;也需开展生态修复,即“海底种草”。
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是目前我国风电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也因此有一个诗意的名字:“追风者”。
走进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区,“人形机器人先锋阵列”令人眼前一亮。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拍摄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
7月5日6时4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根据新路线图,ITER规划目标保持不变,但氘-氚聚变实验阶段开始时间将推迟到2039年,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达50亿欧元。
7月4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近一年来,广西发现新物种48个。不断发现新物种,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拓展了新空间。
最终,“智慧应县木塔”体验应用还原复刻木塔一至五层五大探索场景,实现了模拟登塔、艺术还原、古今融合等突破。
一件出土于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的人肋骨化石,将丹尼索瓦人的最晚生存时间从距今约5.5万年刷新至距今约4万年。该研究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共同主导,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7月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储存环完成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
据介绍,嫦娥七号任务已经遴选了6台国际载荷;嫦娥八号任务向国际社会提供约200公斤的载荷搭载空间,已收到30余份合作申请。
自黄河站2004年建站以来,中国科研人员持续监测北极环境变化,收集冰川、陆地生态、海洋生态、空间物理等方面的数据。
专家提醒,对于一些气道高敏、有哮喘病史的孩子,这类刺激性气体可能会诱发气道痉挛,引发哮喘,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急性肺水肿。
连日来,我国北方持续受到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影响。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新疆吐鲁番等地接连出现了40℃至43.3℃的极端高温,同时,我国山东、河北、天津、江苏等地的2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也突破了6月上旬的极值
“极地”号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